新闻中心

美教授搜寻明快打字机的传奇故事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网站7月26日刊发题为《一位教授搜寻最稀有的中文打字机》的文章,编译如下:
2010年,汤姆·马拉尼(中文名墨磊宁——本网注)来到伦敦郊区。那里有位女士想要给他展示一台中文打字机。她说,她很快要翻修房子,这台打字机需要一个新家。
墨磊宁是斯坦福大学的中国历史教授,他多年来一直在全球搜寻中文打字机。这种神奇的机器能够打印成千上万个汉字,同时又足够小,可以放在桌上。
那台打字机重50磅(约合22.68公斤——本网注),由金属框架和杠杆组成,是一种濒临消失的类型。如果他不出手相救,它最后会不会被扔进垃圾堆?
墨磊宁把它放进一个手提箱,带回加利福尼亚,在那里跟他寻获的规模越来越大的亚洲语言打字设备收藏品放在一起。
但有一台打字机,墨磊宁觉得找到的希望十分渺茫,那就是明快打字机。制造那台机器的是一位曾住在曼哈顿的中国语言学家兼发明家,它的机械原理是现在普遍使用的中文打字系统的前身。
墨磊宁对这些笨重文字设备的狂热兴趣始于2007年,当时他正在准备一次关于汉字消失的讲座,并陷入关于万物崩解的思考。
在海量汉字(据估计约有10万个)中,有数以百计的字无人知道读音。它们明明白白写在古书里,但它们的读音、甚至它们的含义都已经不得而知。
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想着印刷出来、看似不朽的东西怎么会被遗忘,墨磊宁无法自拔地陷入深思。
他想,造出一台包含历史上所有手写汉字的打字机是不现实的。有些字得到了保留,而其他一些字则被舍弃。他靠在椅子上,问自己:他在记忆中见过中文打字机吗?
两个小时后,他躺在办公室的地板上,看着这些设备的专利文件。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人们制造了几十种不同的中文打字机。每一种都体现了发明者关于如何将成千上万个汉字整合到一台机器并且使它能够使用的看法,这是他们关于语言想法的有形表现。这些打字机从未大量生产,现在越来越稀少,像大多数过时的技术一样消失不见。
那个晚上之后变成了数月的研究,然后变成数年的搜寻,中文打字机成了他的历史专业领域之一。
他给陌生人打电话,给私人收藏家留言,他根据互联网上的蛛丝马迹怀疑这些人手里有打字机。他仔细浏览了家谱网,寻找某台机器最后一位已知主人的近亲。他打电话给博物馆问:“你们有中文打字机吗?”
有时,他会得到肯定的答复。特拉华州一家私人博物馆碰巧有一台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中文打字机,这种打字机只生产过两三台。旧金山一家华人基督教会的人联系了他,说他们有一台打字机想要处理掉。墨磊宁接手了它。
它是由中国语言学家林语堂发明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担心,如果没有某种方法将毛笔字转换成易于复制的文本,中国将在技术上落后,也许会被外国列强毁掉。
林语堂的发明使得用72个键打出数万个汉字成为可能。墨磊宁说,就好像林语堂发明了一种键盘,一个键就能打出完整的罗马字母表。
林语堂当时与妻子和孩子住在曼哈顿上东区,他聘请了纽约一家机械公司来制造原型机,他自己负担巨额成本。他向打字机制造商雷明顿公司的高管演示了这台原型机。
据墨磊宁所知,这是人们已知的这台机器的最后下落。在默根特勒排字机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的某个时候搬迁办公室时,这台机器消失了。
在2017年的书作《中文打字机》中,墨磊宁写道,他认为明快打字机很可能最终被扔进废品堆。
今年1月,珍妮弗·菲利克斯和纳尔逊·菲利克斯在他们位于纽约州麦萨皮奎的家中,翻看珍妮弗的父亲五年前在亚利桑那州去世后一直存放在仓库里的箱子,发现了一台打字机。
纳尔逊·菲利克斯经常在脸书网站上买卖物品,他很快发现了一个名为“我的打字机值多少钱?”的群组,并发布了一些照片。
在他的漫长搜寻中遇到的那一小群人向他发射数字“信号弹”,急切地想要引起他的注意。
他在脸书网站上发表了评论,请发帖人立即与他联系。焦急等待几个小时后,他得到了回复。第二天,他和菲利克斯夫妇通了电话。
他给他们讲了明快打字机的故事。他说,虽然他们有权决定如何处理它,但他希望他们能考虑把它卖给博物馆。他担心,如果它被拍卖,它就会消失,成为藏在一个石油大亨度假别墅里的战利品。
珍妮弗·菲利克斯被发生的这一切弄糊涂了。那只是地下室里的一台打字机而已。
但墨磊宁的话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它消失了半个世纪。我们不想让它再次消失。”
她还说:“对我来说,它只是一台打字机。但对其他人来说,它是历史,它是故事,是人生,是珍宝。”
墨磊宁查明,珍妮弗·菲利克斯的祖父道格拉斯·阿瑟·容曾是默根特勒排字机公司的机械师。很可能是他在公司搬迁的时候把这台机器带回了家。
今年4月,这对夫妇作出了决定。他们将这台机器卖给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后者是在一位私人捐赠者的帮助下购买的,具体价格并未公开。
今年春天,明快打字机运到。当它从板条箱中被抬到斯坦福仓库的地板上时,墨磊宁趴下看它。
这位历史学教授可以看到,它里面尽是复杂的机械构造,比他见过的任何其他打字机都精密得多,他开始想象工程师们如何帮助他理解这台打字机,也许可以揭示1947年林语堂发明一台他认为可以拯救中国的机器时脑子里在想什么。也许他们甚至可以建造一台新的。